新闻动态
最早从西方得知老子本世纪阿拉伯世界掀起寻“道”热讲堂甲辰悦读⑥
来源: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下载    发布时间:2024-04-07 00:25:10

  甲辰春节,讲堂挑选6份精彩书摘伴您过节,今天为最后一篇。 设计林晓彤,背景图为清明上河园复原图·宋朝上元灯会盛景

  【导读】大年初六,讲堂悦读书摘呼应第一天世界思想家、科学家对老子的认知,分享老子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以此有始有终恭祝听友诸事顺遂,在龙年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智慧养分,并推荐央视九套日前播出的纪录片《中国智慧·老子篇》。

  老子著作在西方世界、阿拉伯世界以及印度、日本、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与普及,涵盖30余个国家,并有近300家新闻报刊和网络媒体对老子及其思想进行报道。商务印书馆新书《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是武志勇教授团队历经三年完成的心血之作,深入探讨了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媒介动力、影响与启示,被业内誉为是传播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成果,是老子研究的创新和拓展,团队尤其研究了老子思想在《》等西方纸媒的构建,及时梳理了在、社交平台Facebook(脸书)等新型传媒的传播路径。

  本篇摘录第二章《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详细介绍了《老子》版本由间接译本到中译本的传播轨迹,展示了中阿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的历史参照、理论思考和现实启示。

  《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武志勇、甘莅豪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9月出版,定价168元

  教创始人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至今仍是在中东地区广为流传的阿拉伯古训,表达了阿拉伯人民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智慧的倾慕与向往,激励着中阿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阿拉伯致力于开疆拓域与开展对外联络,中阿关系步入新阶段。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正式遣使长安,开启了中阿商贸交易、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至贞元十四年(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遣使来华达40次之多。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均于唐朝时期远播至阿拉伯。

  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正式遣使长安

  在宋代先进的航海技术与发达的造船事业推动下,中阿关系持续深入发展。自开宝元年(968年)到乾道四年(1168年)的200年间,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使节入华交流次数高达48次。此时期,指南针与火药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物质载体与具体表现。

  元代,广州、泉州等市舶司的设立以及官本船政策的实行,中阿贸易臻于极盛。随着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覆灭、帝国的解体,大批阿拉伯人来华。

  元代,阿拉伯建筑家也黑迭儿丁集汉式、波斯建筑艺术之大成设计修筑元大都,同时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深入中国各地考察,出版《伊本·白图泰游记》

  明清时期,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的海禁政策、有限的勘合贸易与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阿贸易由盛转衰,甚至一度陷入萧条。近代,面对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中阿正常的经贸关系虽难以维系,双方的文化交流仍然延续。

  1949年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阿文明交往的新篇章。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互助,曾经有着相似历史命运的两个伟大民族再次坚定地站在了一起。1956年,中埃正式建交。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友好交往的大门开启,中阿关系进入蜜月期。

  进入21世纪,中阿交往开始向正规化、制度化、纵深化方向迈进。中阿合作论坛、中阿经贸论坛、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中阿城市文化和旅游论坛、中阿青年汉学论坛、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的顺利举行,极大地推动了双方政治、经贸、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多边合作,提升了双方文化交流与文明对线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五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近年来各类中阿合作论坛持续举行

  时间长河中,中阿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成就辉煌。两千余载的交往历史所沉淀的成就经验,为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向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提供了良好基础。

  《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66年-2000年、2000年至今。

  此时期《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法国与英国的影响。阿拉伯语翻译建立在间接译本的基础上,翻译的源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德语、英语和法语。1966年到2000年的34年间,共有5本《道德经》阿拉伯语译本问世。

  1966年,由阿卜杜·格法尔·麦卡维翻译的《道路与美德》,在埃及阿拉伯人档案出版社出版。此译本译自德语,由德博的德文译本转译而来。1980年,哈迪·阿莱维在黎巴嫩翻译并出版了《道之书》,由英语文本译来。1992年,根据冯家福的英译本转译而来的阿拉伯语译本《通往道德之路》在科威特出版。其译者阿拉欧·迪布在阅读《道德经》后连连赞叹,称老子思想是一套惊人且完美的哲学体系。1995年,贝鲁特文学宝库出版社推出由华裔学者冯家福的英译本转译而来的《道之书:老子与庄子》,受到了阿拉伯学者和读者广泛且热烈的欢迎。

  1998年,叙利亚文化学者费拉斯·萨瓦赫在刘殿爵英译本的基础上,对照冯家福、张中元、刘楠祺的英、法译本,对所译文本进行修正与润色,最终翻译了《道德经:中国道家智慧的圣经》。作者在译本前后附上了篇幅详尽、内容翔实的导读和阐释,对老子思想与思想、西方思想的异同作出比较,并用现代科学理论解读老子思想,多有精辟独到洞见。

  2001年,Rania Meshleb翻译的《道》在黎巴嫩出版,由英语译本译来。2002年,黎巴嫩文学作家Yuhanna Qumayr基于法语译本翻译出《道路及其能量》。2005年,埃及国家翻译中心出版了汉学家穆赫辛·法尔贾尼的译本,是首部从汉语直接翻译而来的阿拉伯语译本,为中国文化与文学名著介绍到阿拉伯世界敞开了大门。

  2009年,Amal Porter的译本《老子诗选》在约旦出版。同年,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了由薛庆国与费拉斯·萨瓦赫合作完成的《道德经》阿拉伯语新译本。这一中阿学者的联袂之作,在《道德经》阿拉伯文翻译史上尚属首次尝试。2017年,Musallam Saka Amini以日语为源本的译本《道德经:中国道家智慧的圣经》在叙利亚问世。

  薛庆国与费拉斯·萨瓦赫合著的《道德经》,入选2009年的《大中华文库老子》(左),Musallam Saka Amini《道德经:中国道家智慧的圣经》(右图)

  2020年,•阿萨德《真理道路与指导的美德》(左)、Ibrahim Bin Said译《无名的(老子与庄子)》

  2020年12月,巴勒斯坦诗人和小说家·阿萨德,基于美国罗兰伯纳德布莱克尼的英文译本翻译出《真理道路与指导的美德》。除此之外,阿拉欧迪布《道路与美德》、Mohamed Safa《直道》以及Ibrahim Bin Said《无名的(老子与庄子)均是这一时期的译作。

  《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使得道这个纯属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阿拉伯各国的书籍、报刊及学术论坛上,老子思想被慢慢的变多的阿拉伯民众所了解、接受。此时期,《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大多分布在在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科威特等地区。

  作为华东师大交叉学科幸福之花先导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历史跨度和全球视野中的老子学说及其大数据分析的成果,2023年11月11日的研讨会上,《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一书受到各界、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肯定。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参与研讨会的历史学者熊月之、传播学学者吕新雨、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学者贡华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者李若晖

  《道德经》的阿拉伯文译者之一阿拉欧·迪布说:本书(《道德经》)更接近我的精神而不是我的大脑。叙利亚著名文化学者费拉斯·萨瓦赫说明翻译《道德经》的动机:我想让尽可能多的人们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平和。我坚信,面临诸多问题的现代文明,能够从这位中国先贤的思想中得到诸多裨益。。哲迈勒·黑托尼是当代埃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也十分喜爱《道德经》。他曾表示:我读完中国文化经典《道德经》之后发现,这部作品很像阿拉伯苏菲派哲学的诸多名著,其核心都是寻找真理。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在阿拉伯文化中有与道相似甚至相通的理念。正如哲迈勒·黑托尼所言,道家思想与阿拉伯文化中的精神奇葩——苏菲思想,确有不少相似和相通之处。两者均强调通过非理性的直接体悟的方式去把握世界,均主张摆脱繁文缛节、回归自然、追求自由,都推崇含蓄神秘的审美情趣。伊拉克思想家哈迪·阿莱维是一位在阿拉伯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思想家,曾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度来到中国,并于在华期间学习过汉语。他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拾珍》一书的序言里写道:中国哲学以辩证法见长,这尤其体现在道家思想中。他的这种观点在阿拉伯世界的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可以说,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既相似又互补的独特魅力,是两个古老文明彼此吸引、彼此接近的根本原因。

  作者武志勇教授和突尼斯博士森娜、已在华理工作的博士刘子潇(右),这项研究得到全球诸多大学中年轻学者的共同参与

  20世纪初,早于《道德经》阿文译本的出版,阿拉伯学者通过其他语种的译本认识和传播老子思想。据考证,最早撰文向阿拉伯读者介绍《道德经》的是黎巴嫩著名作家米哈伊勒·努埃曼。20世纪30年代,米哈伊勒·努埃曼在美国接触到了《道德经》。1932年,他在散文集《阶段》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老子的面孔》的文章,其中引述了《道德经》中许多章节,阐释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并表达了对老子的敬仰与喜爱。他认为老子是和平的天使,安详的使者,美德的圣徒,知足的典范,是万灵之灵‘道’的传播者。他充分肯定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于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啊,老子!但愿人间的立法者、教法学家也能像你一样,认识到永恒的‘道’的秩序与人为的一时秩序之间的巨大不同。

  阿拉伯诗人纪伯伦受老子思想影响至深。他将孔子、老子置于世界哲人智士之前列,并在《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的散文里大加赞赏:你们的思想认为各民族的光荣是靠他们征讨的英雄,像尼禄、尼布甲尼撒、拉美西斯、亚历山大、恺撒、汉尼拔、拿破仑等,而我的思想认定的英雄则是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

  当代埃及小说家哲迈勒·黑托尼十分推崇老子的哲学思想,称其为十分钦佩中国的众多人之一。此外,突尼斯小说家马哈茂德·麦斯阿迪在短篇小说《旅行者》中,也塑造了一个与中国文化中道家形象很类似的东方哲人形象。

  南开大学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学者邰谧侠发来视频祝贺,他认为从传播学角度的研究,丰富了传统的哲学维度

  《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译介,起步较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审视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探寻其被接受和受欢迎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传播活动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立足于中阿两千余载的友好交往历史。回望中阿文明交流史,和平友善、兼容并包、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两种古老文明更多相知相交、平等对话、和合共生,推动了老子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进程。

  其次,英、法等强势语种的译介,开启并助力阿拉伯世界老子著作与思想的传播。纵观《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译介历史,不难发现其译本大多由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译本转译而来。英、法、德、日等语种,对于老子著作与思想的翻译与研究,为老子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布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大年初四晚20:00CCTV-9推出纪录片《中国智慧·老子篇》,截屏为美国知名学者万百安介绍自己学习、教授老子的心得

  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帝国主义像过去一样,在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也在一般的文化领域中继续存在。在全球化的文化交往中,西方文化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与全球化的文化表达呈现出一致性态势,并逐渐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占据主导地位。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姿态,怎么样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有很大成效避免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与霸权,成为中阿当下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与文化发展要求。中阿双方应继续秉持文明交流互鉴的传统精神,着力于两大民族伟大文明的互相学习与借鉴,培育出造福现代世界的文明成果。

  揭秘一战前欧洲新版图形成:控粮食贸易权夺世界市场讲堂甲辰悦读④马斯克的疯狂:从星链到星舰,为移民火星与险共舞讲堂甲辰悦读③

  马斯克:仅七年从起意到成功发射火箭,拿下16亿NASA订单讲堂甲辰悦读②

  文:武志勇 森娜 刘子潇 图:森娜 刘子潇提供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