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赛博养蚕的云南曲靖人沈关望:机器人自动喂养365天全周期养
来源: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15 03:21:39

  桑蚕有些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蚕宝宝是很娇贵的,要及时喂养,还要保证桑叶的质量,否则稍有不慎蚕宝宝就会死翘翘,吃不干净的,带了水的桑叶,也要分分钟死掉,三斤蚕茧才能打一斤丝绵,再算上人工水电等等费用,一斤好蚕丝的价格至少也要两三百。

  据介绍,在这里整个蚕房将会打造成一个10万级无菌恒温恒压控湿空间,全程由机器人自动喂养。能实现365天全周期养殖。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关望表示跟传统(家蚕)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用饲料,把它(桑叶)配制成饲料来养蚕,这样我们大家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养殖,传统的(养蚕)一平方米能养的蚕我们用饲料就可以把它弄成多层,场地利用率能提高四五倍左右,换成饲料以后厂房也是恒温恒湿的,这样一年有可能可以养20批次,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厂房一平方米的利用率提高20倍左右。

  沈关望是云南曲靖人,他表示:现在丝制品没有成为日用品,蚕丝被那么贵还不一定买得到真的和产能有关,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够在全国推广开来,那么将来丝制品可能就跟现在的棉布一样了,大家都可以消费得起。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8年8月,是遵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紧跟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结合西南大学特色优势和发展需求,而成立的具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研究机构。

  中心立足生命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着力提升解决生命科学重大问题能力,以学科发展和产业振兴为己任,以“发展科学、革新技术、振兴产业、弘扬文化”的长远目标为使命,承担我校 “双一流”学科建设、生物学学科建设、中国西部(重庆)创新中心等重要任务 ,争做国际学术前沿领跑者和相关产业重要技术革新的开拓者。

  中心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拥有重庆市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蚕丝纤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蚕桑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中心现有师资队伍固定人员4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后11人,行政管理4人。包括国家重要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特聘教授1人、“外国专家”1人、“青年专家”3人、获重庆市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两江学者、百人计划、巴渝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0人。

  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团队、重庆市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重庆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研究场所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拥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液质连用质谱仪等大型科研仪器设施23台,总值6千万元以上。

  中心始终秉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科学研究精神,先后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变异图、基因表达图谱、蛋白质组图谱、代谢组图谱、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分子功能解析、家蚕转基因素材创制、家蚕基因编辑技术与种质创新等重要科研任务、建立了丝蛋白表达调控、丝蛋白结构域性能、新型丝纤维材料研发、昆虫激素调控与营养信号、家蚕免疫机制与抗性品种培育、基因操作与遗传素材改良、家蚕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研究方向,构建了生物信息学、家蚕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结构生物学、转基因与基因组编辑、家蚕生物反应器、动植物活性物质提取及利用等重要的功能性研究平台,在家蚕丝蛋白合成、家蚕变态发育、免疫抗性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目前,中心继续引领国际前沿,提出并开展家蚕规模种质创制研究和大科学中心建设,受到了国家和重庆市有关部门的格外的重视。

  近年来,中心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课题、“948”项目、教育部“111”引智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Genome Research、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PLoS Pathogen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获授权专利80余项,出版《蚕的基因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等专著5部,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完成人),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桑麻纺织科技大奖、中国第九届青年科技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爱思唯尔2019/2020/2021/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重庆市杰出英才奖等奖励或荣誉。

  中心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建有“生物学”、“畜牧学”博士点,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及博士后70 余名。目前,博士、硕士、博士后等人数达200余人。近5 年,获重庆市优秀博士和优秀硕士论文10余篇,到国外知名大学升造和合作研究10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中心着力蚕桑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瞄准蚕桑生产省力化、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饲喂方式、采收模式、产业链条等多层面做多元化的分析与实践,探索并逐渐完善了智能蚕桑生产系统和新型蚕丝生产的基本工艺,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在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区开展逐步推广示范,相关模式将促进和推动我们国家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中心重视科普事业,创立“丝国传奇”公益科普微信号,运行6年来已成为国内蚕业界最热公众号;创办了西南大学“丝国传奇”工作坊和科普队,入选西南大学网络文化建设“111”工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原创的方式推出蚕丝科普文创产品,已推送原创科普文400余篇,累计阅读量150余万次;开发相关文创产品60余份;开发“小小科学家成长记”饲料养蚕实践套盒、《创新性饲料养蚕劳动教育课程》3册,策划实施大型系列公益科普活动80余场;2021年代表重庆市参加“国家‘十三五’科学技术创新成就展”并入选科普展区“重点展品”,向国家领导人汇报;科普活动遍及重庆、北京、上海、四川等多省市,受益学生累计超过5万人次。